數據顯示,在電動自行車、電摩事故中,因顱腦損傷致死的比例超80%;而正確佩戴「質量合格的頭盔」能將這一風險降低60%至70%。

但很多人的頭盔可能是花一二十元在網上隨便買的,甚至是買車時隨贈的。
那這些低價頭盔,質量真的過關嗎?
為了探究真相,我們對送檢的7款頭盔,進行了「耐穿刺性」、「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和「穩定性」測試。
檢測結果讓人后腦勺發涼!記得也發給家人朋友看看,生命大事不容小覷!
1.「耐穿刺性」測試
5款不合格,其中1款刺穿嚴重
這項測試旨在模擬評估騎行中遇到尖銳物體沖擊時,頭盔外殼對頭部的保護能力。
國標GB 811-2022規定,頭盔的外殼需可承受500kg穿刺力。
• 耐穿刺性測試 : 測試時將頭盔佩戴在標準頭模上,使用一個質量為3kg的鋼錐,從1米的高度自由下落,沖擊頭盔。如果鋼錐穿透頭盔并接觸到頭模,則該頭盔不合格。
• 測試結果 : 有5款頭盔不合格。其中一款在直播間里宣稱“大錘砸不壞”的頭盔,在實驗中直接被鋼錐刺穿頂部殼體,形成一個直徑3厘米左右的孔洞。
試想如果佩戴這種頭盔上路,一旦遭遇尖銳物沖擊,它根本無法保護你的頭部免受穿透傷害。
2.「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測試
4款不合格,其中1款直接碎裂
國標GB 811-2022要求,頭盔必須有緩沖層(通常為EPS泡沫材料),它能通過自身的潰縮變形來吸收撞擊能量。
•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測試:試驗中,會將頭盔固定在裝有傳感器的頭模上,從規定高度撞向剛性砧石,通過測量傳遞到頭模的峰值加速度來評估其保護性能。標準規定了加速度的上限值,同時要求頭盔殼體在試驗后不應出現明顯的碎片脫落。

• 測試結果:結果顯示,有4款不合格!其中1款直接碎裂,因其沒有EPS緩沖層,吸收撞擊的能力低。
試想如果戴了這種外殼堅硬、但緩沖層不到位的頭盔,如果受到外力沖擊,這不無異于拿頭撞鋼板嗎,后果可想而知。
3.「穩定性」測試7款都不合格
電動自行車頭盔能夠發揮保護作用,前提是能牢固地佩戴在頭上。
• 穩定性測試:這項測試也稱“脫落”試驗,用于檢驗佩戴裝置(織帶和卡扣)的牢固程度。
根據國標GB 811-2022,試驗時會先將頭盔正確佩戴于頭模上,用一個包括10kg的重物,從175mm的高度墜落,瞬間拉伸頭盔的以驗證其佩戴系統。在此過程中,頭盔不應從頭模上脫落。

• 測試結果:7款均不合格!其中3款在還未測試時,卡扣就壞了。

如果佩戴了這樣的頭盔,不僅對頭部起不到防護作用,反而會影響行車安全。
如何選到質量過關的頭盔?
1. 看認證標識。要有3C認證標識、執行標準號GB811-2010,以及適用年齡段、尺寸等信息。另外,有CE、CPSC、ECE和DOT認證的頭盔,質量更有保障。

2. 看外殼材質。常見的,ABS是平價首選,抗沖擊力強,但較重;玻璃纖維更輕便牢固,但價格較貴;碳纖維輕便、安全性高,但價格貴。
3. 看EPS緩沖層。緩沖層越完整、越厚、密度越高,保護效果越好。

4. 看帶子、卡扣。越緊實越好。帶子不能輕松滑動,卡扣不能被輕易拉開。

5. 看大小、穩定性。試戴時搖頭看看頭盔會不會位移、遮擋視線。

6. 看價格。警惕30元以下的低價款。畢竟成本在這。
7. 看檢測報告。可以要求商家提供由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專業報告。
如何正確佩戴頭盔?

正確做法
水平側戴頭盔,調整頭盔兩側織帶黑色分叉扣的高度,使耳朵位置正好位于前后兩個織帶中間。將下巴插口的位置調整好長度并扣緊,在下顎處留有一指空隙。

智慧集錦
除了買一款質量過關的頭盔,還有一些技巧,比如“下雨天避開路面白線”等,也有助于規避騎行風險。
官方公眾號
官方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