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9年年底,我國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超過10萬億元。今年的新冠疫情又帶動全球主要經濟體推出了規模巨大的財政刺激政策,據專家估算,可能超過10萬億美元。如何將其中的投資部分進行可持續導向,實現綠色復蘇?
近日,北京能源網絡邀請了安聯投資(法國) ESG與可持續投資分析師Dang Anqi及SGS認證及企業優化中國區風險管理及供應鏈解決方案副總監李蕾,就企業在綠色金融、環境、可持續和治理(ESG)方面的政策和相關標準進行了討論和解讀。
以下精選并總結了采訪中的分析要點:
關于中國ESG的發展,Anqi認為中國的ESG投資發展經歷了幾個里程碑的事件。2016年央行牽頭七部委推出《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調動更多的私營機構和商業資本投資綠色產業,這成為中國ESG投資發展的起點。第二個里程碑是2018年證監會提出計劃在2020年對上市公司要求強制披露環境信息,此舉將涉及將近4000家國內的上市公司。
雖然中國的ESG投資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SGS的李蕾表示從政府、監管機構、投資者到大的品牌商都對中國ESG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幾位專家討論到中國對全球投資者的開放性,Anqi認為2014年滬港通是中國對全球投資者開放的一個轉折點,2018年MSCI將中國A股公司納入其全球指數也大大促進了中國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的開放性。在綠色金融方面,中國處于后來居上的態勢,資產管理者應形成對“ESG投資不僅是一項正確的事情,更是一項明智之舉”的共識。下一步將是中國如何在資本市場上實施ESG標準。一個從歐洲得來的經驗是,ESG信息披露標準需要注重可信度和兼容度。
李蕾談到,越來越多的可持續標準譬如AWS ( 國際水管理聯盟),ASI (鋁業管理倡議), SuRe®(可持續及韌性基礎設施)等,開始推向市場,以推動不同行業的可持續表現。其中ASI和SuRe®均是以ESG為框架的可持續標準。今年6月,SGS頒發了全球首家SuRe®認證,獲得證書的企業表示進行認證的過程不僅對項目本身的可持續性有益,也有利于提升整個企業的可持續和韌性管理,幫助減少潛在的環境和社會風險,并實現節能減排等收益。
對話專家介紹
Dang Anqi:安聯法國公司ESG和可持續投資分析師。她領導安聯投資在氣候相關財務披露(TCFD)和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的工作。她的可持續投資報告在2019年榮獲國際氣候報告獎。
李蕾:SGS認證及企業優化中國區風險管理及供應鏈解決方案副總監。她領導部門長期在供應鏈解決方案及可持續標準認證方面做出了杰出工作。
以上觀點可見,關注ESG政策走向和積極應用可持續標準是是當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在ESG信息披露及持續改進方面,SGS專業的建議:結合本地標準和國際標準進行ESG信息披露,識別行業實質性議題并按照優先排序進行管理,關注行業和地區相關的法律法規,將風險轉化為機遇,吸引綠色投資機會。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SGS可以為企業提供:
1. 可持續報告編制、審驗和培訓服務
2. 可持續和韌性基礎設施SuRe®標準認證
3. 組織碳排放管理、溫室氣體盤查、能源體系、和產品碳足跡認證等氣候變化相關服務
4. 鋁業管理倡議(ASI)的績效標準認證和監管鏈標準(CoC)認證服務
5. 社會、勞工及健康安全二方審核
6. ISO 37001反賄賂管理體系認證服務
7. 固體廢棄物管理等環境服務
8. 水資源可持續管理認證服務(AWS)
9. 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服務
官方公眾號
官方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