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以“理念與實踐并行 發展同質量共生”為主題的2025華夏ESG管理體系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SGS中國區副總裁、管理與保證事業群總經理辛斌表示,“目前ESG信息披露是企業的必答題,不是選擇題。”
但當下,國內ESG在信息披露時會存在未經驗證的選擇性披露問題,有些企業只選擇披露對其有利的信息,比如僅披露環保舉措,但是避而不談違規處罰信息。辛斌在會上強調,“ESG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企業應該以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為抓手,切切實實提升ESG績效。”
此次大會由華夏時報社主辦,由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中質協質量保證中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Wind ESG、天眼查、商道融綠、華夏ESG觀察聯盟等提供支持。

ESG信息披露是企業的必答題
在政府監管、投資方以及買家等多方壓力下,ESG信息披露已成為企業的剛需。辛斌在會上表示,目前ESG信息披露是企業的必答題,這主要來自三方面壓力:
一是監管的要求,A股上市企業有強制性披露要求;
二是增強利益相關方信心,一些大型的險資、主權基金選擇投資標的通常要求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報告,展示其在ESG方面所做的努力;
三是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自身要求。這些年來很多國內企業感受到了評級要求,其中很重要的得分項就是要提供ESG報告。

根據專業機構發布的2025鑒證成熟度調查報告,目前第一批執行CSRD開展ESG鑒證的企業,已實現可量化的回報——60%的企業預期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或更廣泛的客戶群體,54%的企業預計盈利能力會提升,另有52%的企業認為自身聲譽將得到增強。

如何提升報告披露質量?
SGS是一家成立超過145年,國際公認的第三方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在全球ESG領域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辛斌表示,SGS在國內為上百家企業提供第三方鑒證,也曾幫助更多的企業做ESG報告前期的培訓、標準的宣貫,在此過程中,SGS發現國內目前ESG信息披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未經驗證的選擇性披露,很多企業只選擇披露對其有利的信息,避而不談對自己不利的信息;
二是缺乏量化指標,很多企業在闡述節能減排成果時,沒能給出具體的能源消耗降低數量,碳減排數量,而是給出一些非常定性的指標,比如采取了什么有效的舉措,降低了能效排放;
三是報告重要性評估不足,避而不談利益相關方關注的議題。”
對于如何提升報告披露的質量?辛斌強調,“ESG績效不是能寫出來的,而是要實實在在做出來,要踐行行業的最佳實踐才能真正幫企業提升ESG的表現。比如說食品企業,食品安全是ESG報告里面的核心議題,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在國內設立了食品安全實驗室,通過食品安全培訓和審核服務助力企業加強供應商管理、完善原材料的管控和原材料的追溯等。”
另外,辛斌表示,報告原則是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基礎,在這之中要遵循一些原則,比如報告的準確性,要經得起推敲;同時要有平衡性,既要披露正面也要披露負面;以及清晰性,數據要有精確的計算方法;另外在可比性、完整性方面也要有所涉及,可比性體現在盡量將今年的數據跟過去的數據進行比較,而完整性則體現在要詳述這個項目對當地環境的破壞、水資源的破壞影響,這些都是信息披露的最大原則。
為增強ESG報告的可信度,企業可通過內部控制、外部鑒證和利益相關方或專家小組建議的方式進行提升。“從公司層面來講要完善治理架構,加強數據管理,開展重要性評估。從董事會層面要設立專門委員會進行ESG績效管理,內部需要有有效的數據采集的手段;鑒證機構要遵循鑒證準則,采用國際上通用的鑒證準則來進行鑒證;監管層面需要有更多的利益相關方和專家指導小組來指導,幫助企業提升鑒證責任。”辛斌進一步表示。
文章來源于:華夏時報ESG觀察,本文轉載內容,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關于SGS
SGS是國際公認的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被譽為可持續發展、質量和誠信的基準。SGS管理與保證事業群深耕可持續發展領域三十多年,可為全行業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洞察合適的策略,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SGS推出"可持續發展 即刻行動"(Impact Now for sustainability)解決方案,聚焦氣候變化、循環利用、保護自然及ESG鑒證四大核心領域。服務內容包括ESG信息披露和可持續發展報告鑒證、ESG現狀診斷、ESG KPI數據驗證、ESG培訓、社會責任和盡職調查審核、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ISO 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 50001 能源管理體系認證、ISO 14064、ISO 14067、ISO 14068核查、GRS/RCS、歐盟零毀林法案EUDR等。
官方公眾號
官方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