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技術應用現狀
粘接技術憑借其在材料選擇、產品設計及制造組裝方面的靈活性,廣泛應用于微電子封裝、中空玻璃制造、汽車風擋安裝、飛機機翼和橋梁加固等眾多工業領域。相較于傳統制造方法,它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并提升產品質量。然而,由于粘接質量無法通過完全的后續檢測驗證,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標準將其歸類為“特殊過程”,因此,為粘接活動提供一個包括更加細化的專業要求的正確框架顯然尤為必要。

ISO21368標準產生的背景
在鐵路行業內,類似于EN15085標準 (歐盟軌道交通車輛及部件焊接企業體系認證),最新發展的EN17460標準(歐盟軌道交通車輛及部件膠粘企業體系認證),滿足了行業對粘接活動的質量過程保證需求,并為行業內的粘接活動提供了專業的指導和高水平的質量保證,獲得軌道交通行業內企業的廣泛接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他工業行業領域,如汽車,航空,電子,風電,儲能,家電及其他一般制造領域的用膠企業也同樣面臨粘接質量過程的保證需求。類比ISO3834(國際熔化焊接質量管理體系),ISO21368標準(膠粘結構的通用行業企業體系認證)將成為關鍵解決方案,并已被寶馬、奔馳、大眾等德系汽車品牌廠商作為質量管理體系以及粘接部件供應鏈合格供應商管理要求獲得廣泛采用。該標準全面覆蓋粘接接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設計開發到制造完成,再到維護修理、處置及質量保證,貫穿組織、管理、合同與技術四個維度。
ISO21368標準的核心框架
1. 安全分級體系:依據粘接接頭的失效風險等級(S1至S4),制定分層質量管控策略;
2. 人員資質認證:強制要求任命具備專業能力的粘接監管人員(EAE/EAS)和執行人員(EAB),需通過客觀驗證證明其技術能力;
3. 承載能力驗證:確保膠粘接頭在實際使用中的載荷始終低于最大設計承載能力;
4. 文件化質量管控:通過制造與報告程序的標準化,建立質量追溯體系,為風險評估提供數據支持。
標準應用效果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21368標準為用戶企業提供了清晰的粘接工藝質量指南,通過系統化的質量要求與風險評估機制,助力企業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質量風險,實現粘接技術在多行業場景中的安全可靠應用。尤其適用于對結構安全性和質量穩定性有較高要求的工業領域,粘接質量控制與粘接工藝評估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未來趨勢分析
焊接與粘接作為工業行業領域最常見的結構與部件連接工藝,始終大量貫穿于工業制造的整個質量控制過程,并且作為重要的質量檢測和控制項點決定了最終產品的優劣和性能。特別在未來的制造業減排降碳、輕量化、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制造背景和趨勢下,如何更好的平衡材料結構穩固性與輕量化、環保節能降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重要課題。

對于目前積極出海的國內廠商和大量使用粘接部件與工藝制造的電動車領域,以及不久將來可能的飛行汽車領域,如何更多的采用牢固且輕量的復合材料代替金屬材料,減輕產品重量并提高生產效率,以粘代焊似乎也正在成為又一行業新趨勢賽道。未來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推動這一趨勢的發展。
官方公眾號
官方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