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是海洋漁業資源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海洋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間和適宜的環境條件,對水產養殖等漁業生產活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微塑料由于分布廣、粒徑小、難降解和持久性等特點很容易被海洋漁業生物攝取并長期保存在體內,從而對海洋漁業生物造成損害,產生一系列毒性效應,主要包括生長遲緩、攝食率和繁殖能力下降等。
Thompson等最早在2004 年的《科學》雜志中提出Microplastics(微塑料)的定義,并將其描述為直徑<20μm的塑料碎片和纖維。現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將粒徑<5mm的塑料稱為"微塑料",被形象地稱之為海洋中的"PM2.5"。
在2015年召開的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海洋塑料污染被列入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環境問題,至此,微塑料越來越受到科學界的關注。
微塑料由于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高的疏水性,可以吸附重金屬和POPs等污染物并沿著食物鏈由低營養級生物傳遞到高營養級生物,產生生物富集和放大作用,并最終影響到水產品質量安全和人類健康。
近幾年,我國生態環境部門開始重點關注海洋微塑料污染問題,從2018年開始在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公布我國海洋微塑料污染情況。我國山東省和遼寧省也起草了相應的地方標準對海洋環境中微塑料進行監測。
目前SGS可以使用顯微紅外等技術對海水、沉積物以及土壤中的微塑料進行檢測,另外SGS擁有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PY-GC/MS)、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SEM)等多種大型分析設備,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您可以聯系我們SGS在當地的客戶代表,也可以直接撥打熱線電話獲取服務。
官方公眾號
官方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