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紡織品的時尚性、色彩和性能要求越來越高,而為了實現豐富的色彩以及各種性能,在紡織品的生產加工工藝中往往離不開化學品的廣泛使用。
根據數據顯示,世界上有約四分之一的化學產品都被直接或間接地應用到紡織行業中。化學品及相關工藝的不當使用,會對環境以及消費者的健康帶來極大的隱患和威脅,有關紡織品中化學物質安全的案例因此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媒體中。
常見危害化學物質有哪些?
紡織行業中常見的涉及產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化學物質主要有:禁用偶氮染料(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致敏(分散)染料、烷基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萃取的重金屬、氯酚、有機氯載體、甲醛、有機錫化合物、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殺蟲劑、六價鉻、鎳的釋放量、總鉛、總鎘、pH值等。這些方面如未達標,將會給人體或環境造成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癌性、致敏性、致畸性、生殖毒性、干擾內分泌等等。
雖然這些物質的危害已經被廣泛了解,但由于紡織行業所使用化學品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化學物質超標問題在服裝及鞋類行業中仍頻頻曝光,反映出品牌及其各級供應商在供應鏈環節中化學品管控意識或能力的缺陷和不足。
紡織印染企業在化學品管控方面有哪些常見不足?
01 化學品管控的意識方面,部分企業對于法律法規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未能在企業內部和供應鏈中貫徹危害物質管控的理念和要求,未能建立良好的有關危害物質信息的溝通程序。
02 很多企業尚未建立一支專門的有害物質管控團隊。一些企業員工對化學品本身的危害了解不足,對REACH、CPSIA等法律法規和買家要求不熟悉,對《全球化學品分類和標簽制度》(GHS)以及材料安全數據表(MSDS)缺乏足夠的了解以及難以在實踐中進行規范化使用。特別是對于化料的MSDS,大部分企業未能做有效地評估、驗收和使用,這些都反應出部分企業在化學品管控能力方面的欠缺。
03 對于實際生產過程,企業對關鍵環節的控制不足。例如缺乏有效的來料風險分析和控制,在產品設計和開發環節未做危害物質風險評估,也未對染料和化料的使用進行規范,以及缺乏完善的染化料風險分析和追溯系統等。在這些關鍵環節的疏漏會將風險引入到原料、生產過程直至產品中。
從整體來看,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化學品管控系統,是企業未能有效控制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原因。化學品安全問題不僅產生于其在最終產品中對于人體的危害,還會通過原料的運輸、生產中各個環節的廢氣廢水或固體廢棄物以及各種原料或半成品、成品的處置等途徑進入到人體或環境。因此,建立與企業自身相適應的化學品管控體系,加強供應商管理及原材料中化學物質的控制,不斷完善對生產中關鍵環節的控制,做好最終產品中有害物質的檢驗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對于提升危害物質管控績效都是十分必要的。
有什么解決方案?
SGS根據管控理論和多年的實際經驗提出了一套有效進行危害物質管控的方法,可以按照4C的框架進行總結:企業可以從意識C1、能力C2、關鍵點管控C3和綜合體系的建立與持續改善C4這四個方面來進行提升。根據模型,從C1到C4,企業在化學品管控方面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使得生產環節和產品中有害化學物質的風險也不斷降低。這就是危害物質管控能力提升的4C方法© SGS 2013 (SGS已申請版權保護,滬作登字-2012-L-00070606)。
什么是SGS 4C模型?


企業意識:這一點是指企業管理層的意識、承諾和支持對危害物質實施管控。管理層必須保證危害物質管控目標的建立、可測量性及與企業政策的一致性。
人員素質的綜合提升:4C方法中的Competence則是指企業應該不斷提高管控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特別是對于GHS、MSDS以及安全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關鍵環節管控:在4C方法中是指包括上游管控、受限物質清單(RSL)的建立和傳遞、建立測試過程并監控危害物質管控的表現、建立可追溯程序,以及對不符合產品和原料的控制這幾部分。
綜合體系的建立與持續改善:是指企業建立比較全面的管控體系,并能不斷借鑒行業最佳實踐和經驗來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管控過程和水平。
服務收益
針對不同管控績效的企業,4C方法有相應的解決和提升辦法。幫助企業建立一套完善的化學品管控體系,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與環境事務,積極參與國際環境與貿易關系的協調、談判及規則的制定,參與制定并完善立法標準,加強技術創新,才能降低供應鏈中有害物質的風險,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克服綠色及安全貿易壁壘,使安全且優質的產品得到全球消費者的認可。
相關業務咨詢,請聯系SGS在線商城客服!
官方公眾號
官方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