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污染物的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都存在著重要風險和危害,國務院辦公廳于近日印發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對“十四五”時期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劃出明確路線圖,以進一步防范新污染物對生態環境和健康的影響——這意味著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正式啟動!
新污染物,就在你身邊
新污染物和常規污染物一樣,來源于工業生產、日常生活以及農業活動。部分化學合成的新物質,在服務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產生生態環境危害,被納入了新污染物的類別中。例如,化妝品、牙膏等日常用品中的部分添加劑就屬于新污染物;人或動物體內未吸收的抗生素藥物,以代謝物排入環境中,也形成了環境中的新污染物。
這些污染物可能會導致人類的生殖能力下降、內分泌系統紊亂、免疫能力降低等,部分新污染物還存在致癌、致畸、致突變等風險。對生物的風險同樣也表現在影響生長及發育,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
新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它們的主要特征是危害嚴重、來源廣泛、風險隱蔽、蓄積持久。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
持久性性污染物名字復雜種類繁多,看似陌生卻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氟化合物(PFCs)舉例,它在紡織、涂料、皮革、合成洗滌劑、炊具制造、紙制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中都會用到。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環境中滯留時間長,通過蒸發-冷凝、大氣和水等自然過程的輸送在環境中彌散,在人類和動物體內蓄積,并在食物鏈中逐級放大。對人類和野生生物等均具有毒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等“三致”效應。
內分泌干擾物
通過改變內分泌系統功能,會引發生物體或其后代、生物鐘(亞)群不良健康效應的外源性物質或混合物。
抗生素
抗生素的危害包括生物毒性、誘導抗藥菌或抗藥基因、威脅飲用水安全性。
微塑料
微塑料是難以降解的污染物,可作為眾多污染物的載體,在各種環境介質中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發生復合污染效應。
水環境是新污染物的主要載體,新污染物在水循環系統中,通過徑流、擴散、滲濾等多種途徑進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海洋環境中,對水生生物、生態安全和人身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

有數據顯示,我國大部分環境激素、抗生素和新型POPs生產和使用量均處于世界高位,但在風險防控方面相對薄弱。
因此,近年來國家開始高度重視并著手將新污染物納入環境風險防范體系:
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了到2025年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的工作目標,并要求制定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國家 “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出,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健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體制的任務要求。在國家《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中,也明確監測業務方面,新型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質、生態毒理監測有序開展。
聚焦新污染物科學精準管控
新污染物的科學和精準管控,首要步驟是開展環境監測,系統分析新污染物的環境暴露水平;然后評估新污染物的環境風險,再對高風險的新污染物進行重點管控。
為支撐新污染物科學精準管控,SGS在這兩年就已著手開發相關物質的監測能力,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新污染物監測能力,能為新污染物的調查、風險評估、管控和治理提供精準的技術方案。特別針對海洋環境中新型污染物監測,在SGS青島公司建立了海洋環境新型污染物檢測技術研究中心,并在2021年被認定為青島市服務業創新中心。
SGS新污染物監測能力:
SGS可對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海水淡化水、海洋生物體、飲用水、土壤、污泥、沉積物、固體廢棄物等樣品基質進行相關新污染物監測,監測能力包括:

為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加強健康風險防范,新污染物的管控與治理已刻不容緩。SGS將不斷提升監測能力,為研究和掌握新污染物的環境風險水平,以及新污染物治理提供高質量技術支持,切實守護環境安全與人類健康。
官方公眾號
官方小程序